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

殷墟现恐怖蒸人青铜器

河南安阳,几十年来不乏重大发现,但让考古人员都愣住的,是1984年那次发掘。地点在殷墟王陵区,坑里有一口造型独特的青铜蒸锅,学名叫“甗”。和寻常器物不一样,甗身沉重,盖子下鼓起,黏着一层烧结痕迹。

起初,谁也没想到这东西有什么问题。直到清理内部,工人忽然喊停。锅里不是泥巴,也不是祭品骨渣,是一块完整的人类头骨。灰白色,部分塌陷,颅骨边缘呈锯齿状,象是被利器砍断后又高温处理过。

那年冬天,这一消息在考古圈炸开。专家团队连夜分析,确认这不是误放,更不是自然坠入。这颗人头,是被“蒸”过的。

1999年,几公里外,考古人员又在一处小型贵族墓地中,挖出第二口甗。几乎同样结构,同样人头残骸,同样碳化迹象。这回不只是运气,蒸人用甗,成了祭祀流程的一部分。

两次出土,时间差15年,出土地点不同,证据却高度一致。这不是巧合,而是有组织、有系统的仪式行为。简单说,商朝人曾用蒸锅蒸人,而且蒸的是“祭品”。

有人不信,说古人那么残忍,太难想象。但真正了解商代的,就不会觉得意外。

发现人头只是开始,更惊人的,是对死者身分的判断。

考古团队第一时间将骨骼送检,采用碳十四测年技术,并分析骨缝闭合度与牙齿磨损。结果表明:两颗颅骨年龄都在“13到17岁之间”,性别为女性,骨密度偏高,生活条件不错,不像劳力农民。

什么意思?换句话说,这是两个“未成年女性”,不但吃得好,还非体力劳动者。按商代社会等级划分,很可能是贵族、陪嫁侍女,或战争中掳来的“等级少女”。

她们的头,不是被埋的,是被蒸的。

第二处出土地点在王陵边缘,属于祭祀区旁的辅助墓坑。这里出土过带铭文的青铜爵、铜铃、兽骨与完整的骨箭簇。所有器物摆放整齐,组合合理,符合“专用祭祀坑”特征。

头骨处于甗的中央,侧面还留有一些带烧焦痕的兽骨,这说明——人和兽一起被当作“炊煮祭品”,统一放入锅中熏蒸,用来祭祖或祭神。

换句话说,这种蒸锅不是厨房用品,而是“神案炊具”。更惊悚的是,骨骼受热后变形明显,判断“可能为活体加热”——这就不是先杀后蒸,而是“活蒸”。

不是战争屠杀,也不是偶发虐杀,而是一次体面的、大规模的、制度化的“炊蒸仪式”。

被蒸者,不是牲畜,而是人。是未成年少女,可能是贵族出身,更可能根本没犯过什么错。她们唯一的“过错”,是出生在一个用人来敬神的时代。

殷墟出土的蒸锅甗内发现人头残骸,并非个案。甲骨文与考古证据表明,这种“蒸人”行为属于商代祭祀系统的一部分。甗,本是炊具,在商代却演化为一种“祭具”,用于向神灵和祖先展示“血肉供奉”。

Copyright © 2088 上届世界杯冠军_u20世界杯八强 - longxinwl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