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条目的主題是妖怪。关于此名稱的其他用法,請見「魑魅魍魎 (消歧義)」。
魑(chī)魅(mèi)魍(wǎng)魎(liǎng)[1],是源自中國上古傳說中,在山澤間害人的精怪,原意爲「各式各樣的妖魔鬼怪」。魑魅和魍魎其實是兩種不同的東西。
江戸伊勢屋治助著作《百鬼夜講化物語》的圖片。右邊是魑魅、左邊是魍魎。
魑魅:魑同「彲」;魅同「鬽」。魑魅也稱做夔。為山林異氣所生,木石化成的精怪。特徵是人面獸身四足,好魅惑人。
魑:通「螭」,像龍的猛獸,無角,也有一說是山林異氣所生,在深山老林害人的怪物,是為山鬼也。(魑常以魑魅做搭配,單字使用時指「螭」,沒有害人妖怪的意思。 如淳注曰:「今左傳作螭魅、乃俗寫之譌。東京賦作魑、亦是俗字。徐鉉於鬼部增魑字。誤矣。」)
魅:則是百物之精華,也就是世間百物日久吸收天地精華而成精,即天地間的精靈,一般以外貌姣好而吸引人。
魍魎:別稱「罔兩」、「罔閬」。為水中精怪,顓頊幼子,外型如三歲小兒,色赤黑,目赤、耳長、髮潤。喜食亡者肝。此外魍魎可以指「影子外層的淡影」或「渺茫無所依的樣子」,原意爲「山林間交互重疊、晃動不清的影子令人心生懼怕」。
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,現用作形容各种各样的坏人。
目录
1 對聯
2 出處
3 参看
4 註解